close

  本報記者 王海燕
  談及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對地區產生的重大影響,昌平區委書記侯君舒數次用了“激動人心”這個詞。在他看來,一攬子改革措施的出台,對於昌平區下一步的轉型發展將是重大機遇。昌平將乘勢而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落實各領域的改革要求,力爭最大程度地享受改革紅利。
  期盼:
  財稅改革,加強基層力量
  “昌平這些年發展勢頭不錯,但隨著城市化快速發展,積累的矛盾和問題也越來越多。”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侯君舒坦言,當前城市管理薄弱、公共服務短缺等問題突出,成為制約地區發展的重要因素。
  這次全會提出深化財稅體制改革,讓侯君舒眼前一亮。“特別是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這一條,對於地方和基層政府來說,可以說是鼓舞人心。這意味著地方和基層政府將有更大力量投入到公共服務中去。”
  16區縣中,昌平區的教育、衛生等公共服務指標相對靠後。“欠賬多,主要是人口大規模增加造成的。”侯君舒介紹,過去10年,昌平區常住人口增加了100萬,目前已達183萬。政府的公共服務供給遠遠趕不上人口的增長速度。“去年,昌平為民辦實事資金達45億元,占全區可支配財力的三分之一,主要用於民生和公共服務建設,缺什麼補什麼,但還是有很大的資金缺口。”
  而財稅體制改革,讓區縣級地方政府看到了“曙光”。事權、責任和收入三者掛鉤,理順各級政府財力和事權之間的關係,將大大增加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困擾多年的難題有望緩解或解決。
  鼓舞:
  放寬準入,激發發展活力
  經濟體制改革也將為昌平區域發展帶來機遇。“健全市場規則,降低準入門檻,完善各種價格體系,解放生產力,釋放市場潛能,這對於昌平地區的經濟發展來說,是重大利好。”侯君舒介紹,中關村昌平園目前有2000多家高新企業,過去3年,昌平園總收入從600億元增長到2400億元,翻了兩番;專利申請量以每年50%的速度遞增;先後有12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成功上市,這些都是創新驅動帶來的蓬勃發展。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後,無論是民間投資還是科技創新都會更加活躍,地區中小企業無疑將迎來又一個春天。
  更被他寄予厚望的是大型國有企業的改革。“央企重組、國有資本戰略性調整,資本更多投向重要前瞻性、戰略性產業和支持科技進步,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昌平是很好的承接地。”過去幾年,在未來科技城等項目的帶動下,落戶昌平的央企項目呈快速增長。目前已有35家央企集團公司的133個所屬企業項目落戶昌平。去年,央企稅收貢獻占全區財政收入的12.6%。不僅是央企,三一重工等大型民企總部也在向昌平轉移。“近水樓臺先得月。隨著中央推進國有企業改革,還會有更多大型企業在昌平落地。”
  探索:
  產城融合,促進城市功能完善
  全會提出的“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則給昌平區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提供了機遇。“昌平是一個城市發展新區,有城有鄉,城鄉結合部十分活躍,完全有條件在新型城鎮化道路上做出有益探索。”侯君舒介紹。
  近幾年,昌平已經開始這樣的嘗試,所建設的大型城市功能區都是“產城融合、以城帶鄉”。例如未來科技城,園區的科研大樓、成果轉化基地與各類生活配套設施同步開建,落成後既可滿足科研辦公需求又可滿足人員的生活需求。並且未來科技城的建設,直接帶動了所坐落地區北七家海鶄落文化城和小湯山湯泉古鎮的建設,北七家鎮和小湯山鎮已被列為北京市首批新型城鎮化試點。
  “抓住改革機遇,昌平在產城融合、城鄉一體的道路上還將進一步探索,力爭到2015年年底,未來科技城基本建成,沙河大學城、北京科技商務區初具規模,城市的綜合承載力和服務功能得到顯著提高。”侯君舒表示。
  最後他表示,改革藍圖“激動人心”,但要落到實處,還需要付出艱苦努力。昌平將主動適應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著力加強黨員幹部隊伍建設,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作風、真抓實幹,認真貫徹落實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項任務,讓區域發展更有活力、有後勁、可持續,使改革成果更多地惠及百姓。  (原標題:加快轉型,最大程度享受改革紅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z59ozfcu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